投资课

发布于 2022-10-07 09:50:57


笔者从事个人投资(“投机”)近20年,投资品种涉及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外汇、加密货币等。工作上,在一级市场担任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多年来见过的创业者多少也有千人,覆盖行业也不少。最近大家又开始讨论“周期”这件事。其实很多正在经历的东西,还是逃不过周期。

经常有经济学家、管理咨询顾问、财经媒体人写经济周期的文章。相比他们,笔者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还是有点心得,故而毛遂自荐,试作一篇。

  1. 周期是什么

日起日落,月盈月亏,宇宙万物都有内在运行的规律,那些会周而复始,持续反复发生的事情,就变成了周期(规律)。

古人通过观察天象,确定了农时、节气,利于播种和耕作。有些人发现了事物发展的内生关系,找到了人生赢家之路。周期一直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你是不是知道,会不会在意,有没有察觉,能不能感知,是不是会使用,它始终都在你的生活中存在,而且无处不在。

顺势而行,无往不利,逆势而走,举步维艰。

  1. 经济是什么

经济,作为动词,解释为经世济民;作为名词,解释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的基础。

古时,以“食货”一词泛指经济财政之事。《汉书》之后史书中的“食货志”记载了各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汉书》之前的史书中称之为“平准书”。

经济的辞源,是东晋时代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经世济俗”,意为治理天下,救济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礼乐篇》提出了“经济”一词:“皆有经济之道,谓经国济民”。

明清之际,政治秩序的巨大变动使得以王夫之、顾炎武、黄梨洲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儒家学者开始理论反思,批判程朱理学和心学末流,提出学术要“经世致用”。这种思想传播到日本,影响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学术,“经世论”开始在一些学者中流行。

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欧美思潮涌入日本。神田孝平首先在《经济小学》一书中用“经济”一词翻译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也有人认为是福泽谕吉首先使用这样的译法。

随后,日本学者开始用“経済(keizai)”一词指代因货币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种种活动,并有了“经济指维系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生产、消费、交易等活动”的说法。

梁启超在《论自由》一文中将经济从日本引入汉语,取代了严复在《原富》中的译法“计学”或传统的“生计学”“平准学”。

  1. 经济周期又是什么

把经济和周期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词汇——经济周期。

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提出:经济周期指由工商企业占主体的国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波动的现象。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出现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收缩阶段,以及复苏阶段。这个变化序列重复发生,但不定期。

经济学家的文章向来拗口,不过有两个人稍微有点例外——

一个是凯恩斯。他自己在投资上有实践,所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特别强。

1924~1937年,凯恩斯管理的资金从57797英镑增长到了506450英镑。之前他曾因两次投资失败,濒临破产和大幅欠债,他从事的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品,只是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有所差池。凯恩斯管理的皇家学院的财产也增长了很多倍。不过1937年后,他身体状况恶化,被迫放弃投资事业。去世后,他的大部分资产(包括有价证券、黄金、保单、收藏品等),给了他钟爱的太太。

另一个是熊彼特。他是鬼才经济学家,也是”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师兄。他还是一个企业主,实实在在经历了各种实际的经营。可惜,天才寿数有限,连其师弟德鲁克都遗憾地说:“假如师兄活得长,那么或许很多属于我的成就就是他的了。”不过,世上没有“如果”。

当然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肯定不止美国人。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基钦也发表了文章,提到过“基钦周期”,周期平均长度40个月,比法国医生、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到的为期三年的“朱格拉周期”要长4个月左右,当然还有俄罗斯人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到的长周期,周期长度为53.3年。

不断有经济学家、科学家、数学家,提出他们认可的周期,不过实际上,在共识方面却让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美林证券,可视化和简约化了,形成了“美林时钟”。

美林时钟是一个分析经济周期的框架,通过经济增长率(GDP)和通货膨胀率(CPI)这两个宏观指标的高和低,将经济周期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期(低GDP+低CPI)、复苏期(高GDP+低CPI)、过热期(高GDP+高CPI)、滞涨期(低GDP+高CPI)四个阶段。

然后,要对应这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资产配置的选择。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于周期之中,无论你信或者不信。

有些人很艳羡其他人的快速成功,其实快速成功真的是一个伪命题,假设对方踩到了风口扶摇直上,那是你有没有看到他之前的努力,还有之后的持续努力。

  1. 我们如何在经济周期中获利

如何在经济周期中获利?一年四季,也就是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如果要在秋天收获,你就要在春天播种,在夏天除虫施肥,然后在秋天收割,在冬天储备,周而复始。

经济周期也是这样的:

在复苏期(春天):暖阳破寒冰,只是很多人不觉得也不敢做。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也就是前一个周期的尾部),这时我们要开始播种,但大家都会战战兢兢不敢入局,因为寒冬太久了,大家都忘了还会有春天。
在过热期(夏天):拿好你的筹码,增加你的配置,既然是夏天,热一点是正常的,没有泡沫和过热哪里会有超额的收益呢?之前观望的人慢慢开始进场,跟随你的脚步,但这时你已经完成布局了。
在滞涨期(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兑现的时候。那时候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那就该分批分步套现了吧。人心不要太贪,我们是赚不到最后一个铜板的,见好就收是一种境界,希望你也有。
在衰退期(冬天):原来凛冬终会来临,之前的饕餮盛宴结束了,你有没有吃饱,还是在留恋那份美食?明明如果已经吃饱,就应该及时离场,免得消化不良。之前的存货能不能让你渡过这个漫漫长冬,等到下一次春暖花开,你再来一次循环。
很多人知道实体经济的传导和资本市场是有关系的,但是强相关还是弱相关却无从考证,如何应用更是一头雾水,其实内在是强相关的。

不过,注意,经济不只是经济,还会受到政策的影响而导致中短期的紊乱,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经济并不存在,如果你认为存在,或许只是在乌托邦里。

接下去的这段话是本篇的核心,也是精华所在,希望你认真阅读几遍,如果能读懂读透,恭喜你,就是价值千金,查理芒格的剑,巴菲特的镰刀,达利欧的斧头,索罗斯的锤子,霍华德·马斯克的长枪,就是你的了。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种生态体系,那么在表象的混乱、无序之下,其实内在是井然有序、丝丝入扣的。那种表面的糟乱和混沌,其实是迷住群众的双眼的,你通过内心去观察,才会看到那细致、精密和谐的存在。

期货、股票、实业、人口、经济都有互相传导作用,不过谁是谁的先行条件,谁又是谁的后置,就不方便说了,总之有先有后,依次发生,多少年来,从未错乱。毕竟阳光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不过在一遍遍重复前人犯过的错。

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处在周期的世界也不同,就好像有世界时钟,美国的白天是中国的黑夜,欧洲的清晨又是中国的下午,还有非洲、澳洲、大洋洲,乃至每个国家都不相同。

  1. 经济周期会不会失效

说了这么多,假设你觉得你有收获,我也很欣慰。不过你总会想,这一切的前提是,经济周期还在存续期,或者长期有效,如果经济周期已经失效了,那我们谈论的是不是都是镜花水月了呢?

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在现有的货币经济体系下,经济周期是会长期有效存在的,但如果整个体系被打破了,那么,真的要重新思考了……

经济周期,给你的是机会、馈赠还是风险、灾难,全然取决于你自己,不过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赚钱。祝好。
01

基金分红是额外的收益吗?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基金分红?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派发给投资者。从本质上讲,基金分红只是对现有部分收益的提前支取。因为在分红之后,基金的净值相应下降,总资产并不会发生改变。基金分红也可通俗理解为“落袋为安”。因此,投资者并不能从基金分红中获取到额外收益。

投资者对基金分红有两种处理方式: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现金分红是最常见的分红方式,也是封闭式基金的唯一分红形式。通过现金分红,投资者可收获到现金流。一般在震荡下行的市场行情中或是对后市持悲观态度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现金分红。

红利再投资就是将已分配的分红资金折算成最新的基金份额,再投资到该基金之中。一般默认的分红方式是现金分红,红利再投资需要投资者手动更改,该操作免申购费。对于在单边上涨的市场行情或者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来说,红利再投资是更优选择。

因此,基金分红不会收获额外收益,只是将我们盈利的一部分提前兑付。基金分红伴随单位净值的下降,但不会改变所持份额的多少。投资者可自主选择分红方式,是落袋为安还是追加份额,都可根据自身资金的实际情况和对后市的判断自主抉择。

02

净值低的基金潜力更大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净值是什么。基金单位净值=总净资产/总份额。基金投资不同于股票或是其他单一资产,它是一篮子资产的组合。基金公司将组合总资产分成若干份出售给投资者,净值即我们购买每份基金时的价格。

那净值低的基金潜力就更大吗?不一定。基金的净值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影响基金净值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基金的成立时间,成立时间短一般净值较低;分红、拆分也会影响基金净值,还有市场的整体情况,以及组合资产的配置运作情况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等。

判定一只基金是否具有投资潜力,不能只看净值的高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其中最核心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回报能力,即这只基金持续为投资者创造回报的潜力。如果基金管理人能力出众能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净值高的基金同样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如果基金管理人能力欠缺,不能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净值再低也不会具备投资价值,相反可能面临一定投资风险。

03

新基金一定优于老基金吗?

新基金一定优于老基金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如何挑选新老基金,首先要了解二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 封闭期。新基金一般伴随着不低于3个月的封闭期,基金经理可以用这段时间逐步建仓。老基金没有封闭期,买入后可随时赎回。从资金流动性角度来说,买入老基金,资金灵活性更好,支配度更高。而所谓“牛买老,熊买新”就是在牛市时,老基金的仓位原本较高,能更好的收获市场上涨带来的红利,而在熊市中,新基金可逐步建仓,低仓位往往可以更好的抵御市场下行所带来的风险。

  2. 历史收益。老基金有历史收益作为投资参考,新基金没有。投资者可以从历史数据中获取基金管理人创造超额收益和控制回撤的能力,也能够了解到这只基金的投资偏好和运作管理情况,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3. 认购与申购费。新基金一般是1.2%的认购费,单位净值为1,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费用很少涉及优惠。老基金一般1.5%的申购费,按最新单位净值计价,申购费的优惠力度大,一折最为常见。所以从费用来说老基金一般更低。

新老基金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们在选择、评价一只基金产品时,更多的是看它否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收益回报。相较于基金的新老,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标的和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基金分红不是额外收益,净值低的基金也不一定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回报,新老基金没有优劣之分,对于投资新手而言,不要因为主观的思维惯性影响而盲目的做出投资抉择。挑选基金更重要的是看重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以及该产品与自身的风险偏好匹配度。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路漫漫,去伪存真,坚信长期
投资改变命运,改变阶层,是唯一没有门槛,不靠裙带,靠智慧和眼光耐力就可以逆袭登顶的竞技场。

投资成功,财富再上大台阶,可以财务自由,可以不需要为人打工,可以衣食无忧,可以享受这个世界,可以更多陪伴亲人家庭,可以交到更多高素质的朋友。

投资其实就是利用四十年来的知识,阅历,认知,时间积累,集中到一个点上,有点钻木取火的意思,一旦这个火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有可能从猿人进化成人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投资可能是一些人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因为从现实这个世界中吧,的确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还有就是有的人天生就善于投机,有的人天生就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但绝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只能够从事平凡的工作,沿着一条普通的路走下去。干到四十岁了,一眼就看到了最后的自己。这个时候,摆在面前的无非两条路,第一混吃等死,反正也饿不死了;第二,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在自己能力圈里做点啥,试图突围。投资就自然而然的摆在面前了。为啥呢,因为投资这件事基本上没有门槛,不需要学历,不需要关系,也没有资金限制,有个手机就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关系,避免工商税务各种部门的纠缠,最大程度的给于自己自由权利。我常常在想,其实这世界对所有人公平(相对公平)的机会只有两个,第一是高考,第二可能就是投资了,排除不可抗拒因素,算是人人平等的。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最终走向职业投资者的最核心源动力,就是再也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我的钱我做主,我的时间也说了算。

那么也有很多人问,投资不仅仅是股票吧,还有投资工厂啊,实体啊,是啊是啊,这个也算投资,但是人到了四十岁了,本就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再加上,投资个企业,在中国实在是太难了,光是土地,环保,人工,社保,税收,还有乱七八糟的部门,除非你做成了上市公司,估计即便是当地相当的大企业,也不可能挣钱的,我相信每个到了四十多的人,都非常清楚当地的企业情况,我身边这样的就很多,看着每年营业额都在增长,但是每年都不挣钱,还累的要死,每天吃吃喝喝,那简直毁人不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说了都是泪。因为自己就投过好几个项目,每一个挣钱的,本金都拿不回来。因此上说,可能这个时候突围,股票投资就成了唯一选项了。

投资能够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学习。以前不做投资的时候,可能很久都不读书了,更不知道西方投资学,中国投资学,到底有啥不一样。最多就是看看新闻,看新闻也是一目十行。一旦做了投资,就得学习了,比如说行业新闻,年度报告,国家政策,投资方法,等等,由浅入深,那可就没有个尽头了,得天天学。还得不断深入了学,光学不行,还得记笔记,还得写总结。这几年通过投资,把高中都学不会不想学的物理化学都捡起来了。

第二个解决就是生活方式,以前可能每天都得想着上班,这个月得完成啥任务,得投资其实就是利用四十年来的知识,阅历,认知,时间积累,集中到一个点上,有点钻木取火的意思,一旦这个火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有可能从猿人进化成人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投资可能是一些人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因为从现实这个世界中吧,的确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还有就是有的人天生就善于投机,有的人天生就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但绝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只能够从事平凡的工作,沿着一条普通的路走下去。干到四十岁了,一眼就看到了最后的自己。这个时候,摆在面前的无非两条路,第一混吃等死,反正也饿不死了;第二,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在自己能力圈里做点啥,试图突围。投资就自然而然的摆在面前了。为啥呢,因为投资这件事基本上没有门槛,不需要学历,不需要关系,也没有资金限制,有个手机就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关系,避免工商税务各种部门的纠缠,最大程度的给于自己自由权利。我常常在想,其实这世界对所有人公平(相对公平)的机会只有两个,第一是高考,第二可能就是投资了,排除不可抗拒因素,算是人人平等的。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最终走向职业投资者的最核心源动力,就是再也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我的钱我做主,我的时间也说了算。

那么也有很多人问,投资不仅仅是股票吧,还有投资工厂啊,实体啊,是啊是啊,这个也算投资,但是人到了四十岁了,本就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再加上,投资个企业,在中国实在是太难了,光是土地,环保,人工,社保,税收,还有乱七八糟的部门,除非你做成了上市公司,估计即便是当地相当的大企业,也不可能挣钱的,我相信每个到了四十多的人,都非常清楚当地的企业情况,我身边这样的就很多,看着每年营业额都在增长,但是每年都不挣钱,还累的要死,每天吃吃喝喝,那简直毁人不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说了都是泪。因为自己就投过好几个项目,每一个挣钱的,本金都拿不回来。因此上说,可能这个时候突围,股票投资就成了唯一选项了。

投资能够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学习。以前不做投资的时候,可能很久都不读书了,更不知道西方投资学,中国投资学,到底有啥不一样。最多就是看看新闻,看新闻也是一目十行。一旦做了投资,就得学习了,比如说行业新闻,年度报告,国家政策,投资方法,等等,由浅入深,那可就没有个尽头了,得天天学。还得不断深入了学,光学不行,还得记笔记,还得写总结。这几年通过投资,把高中都学不会不想学的物理化学都捡起来了。

第二个解决就是生活方式,以前可能每天都得想着上班,这个月得完成啥任务,得投资其实就是利用四十年来的知识,阅历,认知,时间积累,集中到一个点上,有点钻木取火的意思,一旦这个火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有可能从猿人进化成人了。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投资可能是一些人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因为从现实这个世界中吧,的确是不对等的,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就含着金钥匙,还有就是有的人天生就善于投机,有的人天生就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但绝大部分人是平凡的,只能够从事平凡的工作,沿着一条普通的路走下去。干到四十岁了,一眼就看到了最后的自己。这个时候,摆在面前的无非两条路,第一混吃等死,反正也饿不死了;第二,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在自己能力圈里做点啥,试图突围。投资就自然而然的摆在面前了。为啥呢,因为投资这件事基本上没有门槛,不需要学历,不需要关系,也没有资金限制,有个手机就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人际关系,避免工商税务各种部门的纠缠,最大程度的给于自己自由权利。我常常在想,其实这世界对所有人公平(相对公平)的机会只有两个,第一是高考,第二可能就是投资了,排除不可抗拒因素,算是人人平等的。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最终走向职业投资者的最核心源动力,就是再也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我的钱我做主,我的时间也说了算。

那么也有很多人问,投资不仅仅是股票吧,还有投资工厂啊,实体啊,是啊是啊,这个也算投资,但是人到了四十岁了,本就不想和那些破人破事打交道了,再加上,投资个企业,在中国实在是太难了,光是土地,环保,人工,社保,税收,还有乱七八糟的部门,除非你做成了上市公司,估计即便是当地相当的大企业,也不可能挣钱的,我相信每个到了四十多的人,都非常清楚当地的企业情况,我身边这样的就很多,看着每年营业额都在增长,但是每年都不挣钱,还累的要死,每天吃吃喝喝,那简直毁人不倦。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说了都是泪。因为自己就投过好几个项目,每一个挣钱的,本金都拿不回来。因此上说,可能这个时候突围,股票投资就成了唯一选项了。

投资能够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学习。以前不做投资的时候,可能很久都不读书了,更不知道西方投资学,中国投资学,到底有啥不一样。最多就是看看新闻,看新闻也是一目十行。一旦做了投资,就得学习了,比如说行业新闻,年度报告,国家政策,投资方法,等等,由浅入深,那可就没有个尽头了,得天天学。还得不断深入了学,光学不行,还得记笔记,还得写总结。这几年通过投资,把高中都学不会不想学的物理化学都捡起来了。

第二个解决就是生活方式,以前可能每天都得想着上班,这个月得完成啥任务,得资就是买公司,买熟悉的好公司。剩下的无非就是运气和时间。投资就是种树,而不是伐木,假如树立了种树思路,杜绝了伐木思路,加上时间,基本上就不太会赔钱了。

第三解决了金钱观的问题。一旦做上投资,慢慢的,对钱的看法就变了,对于钱慢慢的就不敏感了。比如说以前每个月几千块工资,年底几万块奖金,多一点少一点都很在乎,现在不会了。现在只是一个数字的波动。以前比如说特别在乎,这个月发多少,今年年底发多少,就是特别在意即时快感,现在慢慢就减弱了,现在更在乎一个未来十年的现金流规划,比如那些公司是打算长期的,那些资金是定投的,那些资金是家庭储蓄的。很有规划。并且随着投资收益稳定,慢慢的对未来能够获得的回报,越来越有信心,因此更加不在乎短期的资金回报。其实实际上金钱观也变了。已经不那么是金钱的奴隶了,更看重的是远期的回报。

01企业基本面是投资的全部价值所在对于商业投资来说,任何有一点商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当我们花钱买下一家公司、或者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时(很少有人会一下收购一家公司100%的股权),我们获得的价值,与我们付出了多少钱、或者别人给这家公司多少报价,其实毫无关系。在购买股权时,投资者获得的真正价值,无非就是这家企业、这部分股权本身的商业价值。别人、或者说市场,愿意给这部分股权什么样的报价,和这部分股权到底值多少钱,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为什么到了股票市场,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呢?为什么因为股票市场有着比股权市场更加活跃的报价,我们就应该认为,股票市场的价值是依托在股价上、而不是依托在企业的真正价值、也就是基本面上?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沃伦﹒巴菲特的那句名言“价格是你付出的,而价值才是你得到的”,才是这个市场上的真理。当我们花钱买了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时,不论这种交易行为,是发生在线下(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所),还是线上(公开股票交易市场),事情的本质都不会有一点点改变。我们在交易中所出的价格、和别人对我们买到的股票所给出的价格,和这笔交易带来的真正价值,其实毫无关系。当一家公司的盈利是100元时,市场给出100倍的PE估值,这家公司的市值就是10,000元。市场给出3倍的PE估值,市值就是300元。但是,公司的盈利会因为这种报价改变吗?基本上不会。(在反身性的作用下会有小幅改变,但是幅度一般不大,在此不论。)所以说,当股价改变时,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价值还是那个价值,只是有些人给的报价不同罢了。02找到价值的锚在参加工作多年以后,当明白了股价只是投资组合价值之上的浮云、只有投资组合本身的商业价值才是真正到手的东西以后,我如大梦初醒般,开始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证券市场。

在短期,什么是股价上涨、下跌?股票上涨代表价值增加、下跌代表价值消失吗?不不不,它们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股票价格上涨,代表市场情绪高昂,反之代表市场情绪低沉,仅此而已,和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在短期,当股票指数上涨、下跌以后,价值会随之改变吗?也不会。股票指数是由无数股票价格所构成的,本身也是一个价格指数。它的变化,和价值多少,毫无关系。在短期,当基金净值上涨、下跌的时候,价值在改变吗?这件事情得分开看。

如果基金净值上涨,只是由于持仓股票的估值改变,那么基金净值上涨就和股票价格变动一样,只是情绪的波动。而如果净值上涨来自投资经理的交易导致的价值增加,那么另当别论。当一只股票,从10元涨到20元,估值却也同时从30倍PE上涨到60倍时,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沾沾自喜,他会看到危险。而当一个基金的净值,从2元下跌到1元,同时其投资组合对应的盈利却稳定在0.1元时,聪明的投资者也会知道,现在基金的PE只有10倍,机会开始变得比风险要大。当我们能够从“价值才是我们所得到的、价格只是市场情绪的反映”这个角度,来思考股票投资时,投资者才会找到自己投资的真正的“锚”。所以说,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我们要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只衡量价值,不衡量股价。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今天发源于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投资上,竟然得到了完美的再现。03价值投资者需要自己的价值数据另一方面,能够从价值、而不是价格角度,看待自己投资组合的投资者,一定不会满足于一般股票交易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这种市面上常见的股票数据,往往会很明确的告诉你许多信息,比如你的股票账户中所包含的股票组合,现在市值是多少、比去年变化了多少、打败了多少其它投资者,等等。这些数据往往做的简单易懂,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这些数据不会告诉你,你的账户现在所拥有的证券,对应的净资产是多少、每年净利润是多少、股息是多少、这些基本面的数据比去年变动了多少,等等。同时,聪明的投资者,也不会满足于绝大多数基金提供的报表。这些报表往往会告诉你,基金净值是多少、投资组合包含了哪些股票,但是不会告诉你,这些股票的基本面加在一起是多少。同样的,聪明的价值投资者也不会满足于股票指数的点位播报。比如说,“今年沪深300指数,比去年上涨了20%”,这个数据并不够完善。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数据是这样的:“今年沪深300指数比去年上涨了20%,其中净利润上涨8%、PE上涨11%;股息上涨10%、股息率上涨9%;净资产上涨9%、市净率上涨11%。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基本面和估值同时抬升的行情。”对于明白了“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价格只不过是浮云”的投资者来说,以上这些基于价值的数据,并不容易轻松取得。原因很简单,这个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关心这些基本面的数据,因此相应的计算也就比较少。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做的非常优秀。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几十年来的年报中,放在最开篇的,永远就是公司的基本面数据(他主要使用净资产这一个指标)。不过,感谢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上这些基本面的数据虽然不是随手可得,但是只要我们沉下心来,用Excel表稍加计算,这些数据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只要有了这些基本面数据,在面对变幻莫测的股价、指数点位、基金净值时,价值投资者就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并且熟知背后基本面的变动。04价值投资者的绝招:利用市场在看透了价格、搞清楚价值以后,投资者所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利用市场。当市场以低廉的价格,甩卖很有价值的资产时,为什么不成人之美、顺手接下呢?当市场以高昂的价格、抢购盈利能力并没有那么强的资产时,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卖给它算了呢?在股票市场一买一卖的交易之中,短视的人们看到的,是股价的变动。他们总是以为,只有短期在股价上低买高卖、3块钱买进来4块钱卖掉,才是赚钱。但是,对于交易,聪明的价值投资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交易的目的,绝对不是赚取短期利润、抓住一阵股价上涨、躲开一阵股价下跌。

交易真正的目的,在于低价买入好资产、高价卖出不值这么多钱的资产。在这基于价值的一买一卖之中,聪明的投资者利用市场的无知,一步步增加自己投资组合的价值,而对于股票价格的波动则视若浮云。这种价值的增加,在短期看来并没有什么效果:资产的价格在短期和价值的增加似乎毫无关系。但是,在多年以后,当价值的增加累积到一定地步时(比如巴菲特以万倍为计算单位的增幅),价格随之而来的增长,则是必然发生的。“忘记价格,搞清价值,利用市场。”学会这三句话的投资者,可谓领悟了价值投资的真谛。

一是选好基金经理。针对这类量化型基金,重点是考验基金经理策略模型的专业性,因此选择科班出身,拥有数理统计等相关学科的基金经理能够获得更高的胜算。

二是查看基金持仓。指数增强型基金的要点就是增强部分,增强的持仓股是否人云亦云选择热门股,还是真能根据量化模型持有冷门股,符合量化策略。

三是关注基金业绩。毕竟投资基金的目的便是获得更多的盈利,因此一切以业绩为王,查看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度收益率是否跑赢同类基金以及控制回撤的能力是否处在前三分之一的位置。综合考量各类因素才是选择指数增强型基金投资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无非是具有最强的内容(产品和管理)加最大的流量(口碑和品牌知名度),这样形成了最强有力的商业模式。而顶级企业呢,是强中强的企业,他具有最大的发展野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产品矩阵,不断给用户带来最佳体验,或者是不断的进行收购合作,拓宽自己的领域。

面对最优,我们普通投资人的几乎任何投资策略无法企及,只有充分信任和努力跟随,长期稳定持有顶级企业是我们把投资做到顶级的必由之路!

人到中年,都不容易,但是想想,若为自由故,啥都可以抛啊。人生无非就是一趟有来无回的列车,假如想清楚了,就不会去追逐那些得不到的,就不会去祈求那些虚的。说一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什么是钱,钱就是格局,就是认知,就是水,假如你的船足够大,就可以承载较多的财富,一切都来自于对世界的认知。四五十岁的朋友,已经不缺乏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了,只要把这种基本认知进化成为真认知,自己的真认知。就能够在投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如何调整投资心态与投资策略?
面对不断下降的利率、理财产品收益率,很多投资者感觉不满意,为了在稳健基础上追求更好的收益,投资者该如何调整心态和配置策略呢?

首先,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低利率、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的现象可能会是较长期的现象,投资者应当适度降低收益预期,可以持有一些稳健的、收益率适中的资产。

其次,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在优质底层资产不足的情况下,仅仅投资于纯债资产,可能很难达到很多投资者的需求,当前股票市场估值低于历史中枢以下,投资者可适当布局权益类资产。如何投资呢?投资者可以在风险承受能力适配的前提下选择投资于偏债混合型基金,由基金经理来进行专业的股债资产配置。偏债混合基金在主要配置债券资产的基础上,部分仓位兼顾股票市场,能够起到攻守兼备的效果。

从历史来看,偏债混合型基金走势相对稳健,虽然短期波动性略高于纯债基金,但长期收益情况好于纯债基金,是稳健风格的投资者较为合适的配置品种。以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和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走势不难看出:

再次,秉持长期投资心态,

逆势布局权益类资产。

对于手中有长期闲钱的投资者来说,当前股市主要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点,很多优质个股的股价进入价值区间,适合长期的投资者入手。虽然股市何时会上涨难以预测,但投资者在低点布局,且做到长期持有,能够大大提升投资获胜的概率。

对于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规划,建议从产品风险、收益、流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将资金合理地配置在各类资产之中,以长期投资的心态对待所持有的基金产品。

1)站在时间一边;

不上杠杆、不做空、不用短期可能要用的钱来投资,否则准备好承担相应的后果。

2)市场价格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只知道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当我开始做主观判断(比如「这个公司很好」、「已经跌很多了」、「最近趋势不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比市场知道更多。

3)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分散持仓;

包括大类资产标的(比如 A股、美股、债券、宽基、价值、成长……)以及比例,这个配置本身决定了大部分收益。

4)宽基指数作为原点和核心仓位;

宽基指数(沪深 300、标普 500 等)不会死,更重要的是它的筛选机制会突破人的认知和情绪限制,帮助我们捕获优秀的公司。

5)短周期的择时是无效的,长周期的逆向投资是可行的;

参见 #2,短期猜明天的涨跌很难,利用投资者群体情绪做长周期的逆向投资,值得尝试。

6)在宽基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能力圈来扩展;

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效。只有确信自己真的比市场「更懂」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或者真的能找到有能力做到这些的基金经理时,再把一部分仓位配置给 TA。

7)用仓位上限和加仓节奏来保护自己;

参见 #2,市场比我们知道太多。无论觉得自己多么懂一个行业或公司,无论标的跌了多少,设定好一个品种的上限(超过不再加仓),控制好补仓的节奏。

8)长期合理的预期收益是 8% ~ 12%;

一年三倍者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者却寥落星辰。对大多数人(包括我)来说,8% ~ 12% 已经是很好的收益,短期超过的部分,更应该归功于运气,大概率还会还回去。

9)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Plan your trade, trade your plan);

人脑远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客观和冷静,尤其是在极端时刻。根据策略来交易,根据结果来迭代、升级策略,而不是按照主观想法违反策略。

10)正确对待信息;

参见 #2,绝大多数时候,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当我们看到一则信息的时候,第一根本不知道真假,第二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更早知道并根据它交易了,信息已经体现在了价格中。

11)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参见 #2 以及以上所有,当你在平均收益率(长期持有指数)之外做出额外的选择(择时、择股、选择基金经理)时,就是在用你的「超额认知」来交易。你是不是「真的懂」,决定了交易的结果。长期来看,你的长期收益率会回归到你的认知水平。

扩张自己的认知账户,投资收益自然会跟上。

12)投资哲学需要和我们的价值观匹配;

市场有很多投资策略和哲学,长期都有可能赚到钱。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投资策略和哲学,这决定了你和它的关系,决定了是否能长期持有,决定了是否能在它不适应市场风格的时候拿住它。

13)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自己更焦虑;

收益率、市值这些数字经常掩盖我们真正的目标。如果因为投资而整天陷入焦虑,说明我们的投资策略或是仓位不合适。

14)投资收益,根本来自于人类经济的增长;

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市场交换,这些因素促进了最近 200 多年人类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财富的根本来源。投资获得良好收益,是尊重世界的规律,做正确的事情,参与到价值创造后自然的结果。

15)「我」变小,是投资成功的开始;

「我」只是整个世界非常微不足道的变量,当「我」变小,当我们把亏钱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而不是市场、国家、主力、战争、其它,可能就离投资成功不远了。